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旭华:赫赫无名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8 11:3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月11日,“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揭晓,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榜上有名。今年87岁的黄旭华院士,在默默奋斗了近半个世纪后,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在中华大地上口口相传。

  在战乱中成长

  黄旭华,我国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原籍广东省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1926年3月,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少年时期曾在聿怀中学读书,母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8年抗战时期,学校搬到了揭阳办学。上课就坐在空旷的草地上,听到飞机响就赶紧躲起来,等到飞机飞走又继续上课。之中,还经历了半年的停课期。在家乡读过初中,为了跳级进入有名的省立高中,年少的他步行数百公里跋山涉水去广东梅县辗转广西桂林求学。正是这段艰苦的岁月,让少年黄旭华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坚定了一颗爱国主义的心。因为家乡在海边,他对海有很深的感情,战乱中目睹日军的舰艇炮击沿海城市,他就暗下决心,要为振兴祖国造船事业作出贡献,也为日后研制核潜艇埋下了伏笔。

  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黄老后来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9年黄旭华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

  没想到自己会和核潜艇连在一起

  1958年,聂荣臻元帅以战略家的勇气向中央请求搞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开始对中国施加压力。这一年,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赫鲁晓夫傲慢地说,“核潜艇技术复杂,耗钱多,你们搞不了。只要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赫鲁晓夫的傲慢,令毛泽东发出巨人的怒吼: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黄旭华是新中国最早参加核潜艇设计的29个人之一,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从这一时刻起,黄旭华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工作30多年。

  这一年开始,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高度保密,黄旭华开始减少了和家人朋友的联系,不多的家信中也只能告诉父母自己在北京工作,但工作单位、地址和具体内容一个字不能透露。

  尽抛心智于中国核潜艇研制事业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谁能想到中国的核潜艇竟是从玩玩具开始的。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一个玩具店,一个个铁灰色的玩具正在出售。在去飞机场途中,一个中国外交官停车对妻子说,“这玩具不错,买一个回去给咱们的宝宝玩玩。”玩具是一艘铁皮做的导弹核潜艇。这个不经意带回国内的儿童玩具,成为我国研制核潜艇的第一个模型。

  潜艇和核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当时,只有黄旭华等少数人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握在黄旭华等研制人员手中的,除了一些模糊不清、从外国报纸上翻拍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零碎的报告之外,就是那件从西方玩具店里买来的核潜艇模型。他们弄来这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

  在奉命研究核潜艇前,黄旭华是一名文艺活跃分子。五六岁时歌曲简谱一拿到手就会唱,中学时他曾毛遂自荐男扮女装演小姑娘(街头剧),大学时他还是文艺社团的头面人物。可自从选择与核潜艇为伴后,他就把爱不释手的口琴、扬琴、胡琴、小提琴统统送人了。

  为了中国的核潜艇,新婚不久,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黄旭华所在的这个半岛,当时一年刮两次风,每次刮半年。岛上每人每月可领3两油,他和同事曾在半年内一点油星也没见到。伙食也很“绿色”,有一句俏皮话说,早上土豆烧白菜,中午白菜烧土豆,晚上土豆白菜一道烧。

  核潜艇工程涉及航海、核能、导弹、计算机等几十个专业,被称为浮动的海上科学城堡。在这个尖端科学工程中,黄旭华负责总体设计。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核潜艇的形状。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艇体的形状。为了确定水滴线型的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常规潜艇大部分时间的水面航行,大多采用线型设计,而核潜艇大部分时间在水下航行,为了尽量减少水对潜艇的阻力,必须采用水滴型设计,但这会使核潜艇的操纵性差一些。

  其间,黄旭华和广大科技人员一起奋力拼搏,正确地提出了两型核潜艇主要设备配套项目和艇的总体方案,成功地处理好艇与核动力、武备、声纳、导航、通讯以及人工大气环境诸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比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时间缩短了近两年,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朱德总司令健步登上指挥舰专程检阅了“长征一号”,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元帅庄重地抬起右手,向那条钢铁巨龙、也向以黄旭华为代表的制造这条钢铁巨龙的科学家们敬礼。1981年,我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

  “核潜艇艇体强度、密封性如果稍微有一点问题,外部水压造成的进水速度、强度就会像子弹一样具备强大的杀伤力。”世界上曾有10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做深潜试验,还不到200米,潜艇上129人就全部葬身海底。

  1988年初,核潜艇进行最后的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已经62岁的黄旭华亲自亲自下潜,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黄旭华回忆,当年有人强调“任务光荣”,越讲光荣,艇员的思想就越乱,有的人甚至给家里写了遗书。“有人下艇之前唱了一首《血染的风采》,这首歌很好,但我当时说,‘今天要下潜,不希望大家唱这首歌,而要唱一个雄赳赳气昂昂’。”

  下潜到设计要求深度时,艇上鸦雀无声……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当核潜艇重新平安上来到水下100米左右时,气氛一下子变了,艇员们激动得相互拥抱。黄旭华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正是这一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人民海军也由此成为一支战略性军种。

  “我还是要走我的独木桥”

  1958年,黄旭华调到北京海军,不久后任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根据保密规定,接到命令后黄旭华曾写信简单告诉老家的母亲,自己要到北京工作,但具体干什么,他只字未提。即便在工作的荒凉小岛,他也与在单位的妻女聚少离多。

  女儿出生后,也很少见到父亲。有一次,黄旭华从外地回家,女儿说了一句让他哭笑不得的话:“爸爸,你到家里出差了?”黄旭华是客家人,妻子拿这个跟他开玩笑:“你是真正的‘客家人’,你到家里来是做客的。”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的消息传遍世界的时候,远在汕尾老家的母亲,丝毫不知这一震惊世界的壮举是人间蒸发了的儿子领头创造的。30年中,家里人和黄旭华之间的联系,仅仅只是一个海军的信箱。他不能回家,只能每月从工资里拿出10块、20块钱寄回去。即使是20世纪70年代父亲因病去世,黄旭华也没回家奔丧,父亲也一直不知道儿子在干什么工作。“父亲只晓得我在北京工作,一直到去世,他都不晓得我具体在什么单位、在干什么。”

  陆游有一句诗,“家祭毋忘告乃翁”。1995年,黄旭华“消失”30多年后首次公开身份。黄旭华的身份公开后,他把媒体的报道寄给母亲,母亲看了很感动。母亲特地把兄弟姐妹聚到一块,她讲的一句话,至今让黄旭华铭记于心:“我是家里的老三,她说:‘三哥的事情,大家要谅解。’”在家祭的时候,在父亲的坟前,泪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他说:“爸爸,我来看你了,我相信你也像妈妈一样地谅解我。”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1998年,身为中国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回到了家乡。90多岁的老母亲此时见到的已是一个年已花甲的儿子。当见到这个30年来“不要家”的“英雄”时,交谈中发现8个兄弟姐妹里就数他房子最小,工资最低,甚至连当时高中刚毕业的侄女每月工资也比黄旭华多。黄旭华却淡淡一笑,“你们的我不眼红,我还是要走我的独木桥。”

  谈及往事,黄旭华说:“为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我无怨无悔。”中外人士交口赞誉黄旭华为“中国的李科维尔(核潜艇之父)”,他却一再否认:“中国的核潜艇是一项群体事业。我不是‘核潜艇之父’,我只是其中一员,我不过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应该做的事!”

  中国颁奖词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他的一生: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7 06:23 , Processed in 0.1094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