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茶圣陆羽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21:0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公元735年,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时,忽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孩,男孩冻得瑟瑟发抖,智积禅师赶紧将他抱回寺内。

  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名字,智积禅师便用《易经》算了一卦,卦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大雁成群,空降于陆地,虽然力量并不强大,但阵势蔚然可观。也可引申为,借布局光耀人生。

  此卦,甚吉。

  于是禅师按卦辞给他定姓为“陆”,取名“羽”,字“鸿渐”。

  2

  智积禅师非常喜欢饮茶。禅修之余,便给徒弟们讲解如何煮茶。一众徒弟中,唯有陆羽聪明好学,七八岁时,已能煮出一手好茶。但陆羽不愿皈依佛门,削发为僧。九岁那年,有一次智积禅师要他抄经念佛,他却反问:“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称,“羽将授孔圣之文。”

  禅师对他藐视尊长的态度感到非常生气,就用繁重的“贱务”磨炼他,要他“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想迫使他悔悟回头。陆羽没有气馁屈服,反而被激起了更强的求知欲。他无纸学字,便以竹划牛背为书;偶得张衡《南都赋》,虽不识其字,却危坐展卷,念念有词。

  十二歲那年,他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到一个戏班里学唱戏。他虽其貌不扬,但幽默机智,演丑角很成功。

  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聚饮中看到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

  3

  这一学,就是七年。公元753年,陆羽辞别邹夫子,回到竟陵。

  此时,礼部员外郎崔国辅初至竟陵。崔国辅是当时有名的诗人,他和陆羽有同样的癖好——饮茶。二人经常结伴出游,在竟陵周边县郡寻访好茶,烹茶品饮,酬唱往还。

  这样闲适的日子,一过就是两年多。

  一天,崔国辅对陆羽说:“我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然后竭尽全力把它做好。你这么喜欢茶,有没有想过把它当作学问来钻研?”

  一语惊醒梦中人,陆羽自此便立下宏愿:“我要研透天下之茶。”

  4

  然而,就在这一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动乱迅速波及竟陵。

  陆羽跟随一众难民迁徙,同时也开始了他“寻遍天下好茶”之旅。他这一走,就走遍了半个国家。每到一地,别人是讨饭,他是访茶。

  正因这份执着,多年后,他写《茶经》时,才能条分缕析地将全国分为八大茶区,发掘出一系列不为人知的好茶。

  陆羽评出“好茶产地之优劣”:“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款项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5

  公元760年,陆羽“流浪”到浙江湖州。他在路过杼山妙喜寺时,进入寺内讨了杯茶喝。刚啜了一口,整个人便怔住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咂摸着嘴说:“这是我二十年来喝过的最好的茶。”

  陆羽问:“这茶是谁煮的?”

  僧人回答:“皎然师傅。”

  就这样,陆羽结识了僧人皎然。

  皎然不仅是名僧,更是唐朝大诗人。但他的绝技,不是佛学,也不是诗文,而是他善于煮茶,他曾写下著名烹茶之书——《茶诀》。

  一见到皎然,陆羽就跪倒在地,恳切地说:“请指点我煮茶之术。”

  就这样,陆羽在妙喜寺住了下来。他教皎然种茶、养茶、识茶,皎然教他烤茶、做茶、煮茶。

  二人惺惺相惜,成为一生的挚友。

  在妙喜寺居住的两年里,陆羽不仅首创了做茶之“采、蒸、捣、拍、焙、穿、封”等七道工序,还整理出一系列煮茶秘诀。

  比如,著名的“三沸理论”:“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6

  陆羽小时候学煮茶时,智积禅师总喜欢对他说一句话:“欲品茶,先品水。”所以,他决定尝遍天下好水。

  四年里,他遍访名山大川,最后,总结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陆羽又把山水分为泉水、翻腾之水和停滞之水。

  饮山水,要拣石隙间流出的泉水。“溪河急流汹涌翻腾之山水勿食,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期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

  山中汹涌翻腾的水不能饮用,用之煮茶,容易得病。

  山中死水不能饮用,因为这样的水含有病菌。若要用其煮茶,须先疏导,让其变成活水后,方能饮用。

  陆羽制定的这一套“好水”标准,至今仍被茶人奉为“圭臬”。

  唐代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记载:公元766年,御史李季卿途经扬州时,想喝一杯陆羽煮的茶。

  于是,他找到陆羽说:“陆君煮茶之术,震惊四方。而陆君将扬子江中心南零水评为天下第七。如今你在、水在,二妙千载一遇,实在难得,不知陆君可否赐茶一碗?”

  陆羽回答:“余理当奉陪品饮。”

  李季卿立即派军士去扬子江中心取水。军士取水归来,陆羽举勺一尝后说:“此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

  军士立马大声争辩:“我操舟江中,见者数百,汲水南零,怎敢做假?”

  陆羽不说话,将桶中水倒掉一半,再举勺一尝,然后点头说:“这才是江心南零之水!”

  军士闻听此言,立刻红着脸说:“我取水靠岸时,因小舟颠簸,桶中水洒掉一半,我怕被责罚,于是取了江边水填之。”

  李季卿与在场其他宾客无不为之惊叹。

  7

  在寻水觅茶途中,一日,陆羽路过一户人家时,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茶香。于是,他上前问道:“可以讨碗茶喝吗?”

  守门人给陆羽端来一碗茶,陆羽喝完,微微颔首:“嗯,果然是好茶。”

  他对守门人说:“烦你通报一声,陆羽求见。”

  这家主人名叫卢仝,乃“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子孙。

  卢仝一听陆羽求见,立刻起身相迎:“快请、快请。”

  见到陆羽之后,卢仝拿出私藏的“玉带茶”。陆羽品完,啧啧赞叹:“好茶啊。”接着,他说,“只可惜你未将茶之精华悉数泡出。”

  陆羽打开自己携带的篮子,取出一套茶具,煮泡起来。不一会,茶香就氤氲了整个房间。

  卢仝惊叹不已:“君乃神人也。”又说,“我空有好茶,却没有好茶具。”

  一听这话,陆羽全身一震。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产生:我要设计一整套煮茶、饮茶、藏茶之器具。

  接下来的五年,经过反复试验,陆羽终于设计出二十四种煮茶、饮茶用具。

  从此,这套茶具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

  8

  公元772年,大书法家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在湖州任职期间,颜真卿完成了《韵海镜源》的编纂工作。

  《韵海镜源》是一部集文字与音韵之大成的巨著,它既是类书,也是一部韵书、字书。编纂这样一部大型类书,以一人之力实难完成。于是,颜真卿组织了大批文人学者,历经数年共同完成,这其中就有陆羽。

  在编书过程中,颜真卿对陆羽说:“任何技艺都要有文字的传承。”

  陆羽借助编撰《韵海镜源》的机会,阅读了大量关于茶的知识,“茶之道”在他脑中初具雏形。后来,他在《茶经》里提出了“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陆羽强调茶人要“精行俭德”,以茶养身,以茶养心,以茶养德,将饮茶提升为精行俭德之道。

  9

  公元780年左右,在皎然的帮助下,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问世,使得“天下益知饮茶矣”。

  茶最初不叫茶,叫荼。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

  陆羽撰寫《茶经》时,将“荼”减去一横,发明了“茶”字,把荼、槚、蔎、茗、荈皆统称为“茶”,就此确定了茶的形、音、义,“茶”之一字从此流传开来。

  陆羽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把茶从药用、食用提高到了品用。他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思想,将饮茶提升成了一种道、一种文化。煮茶、饮茶由此一步步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也是后人将陆羽奉为“茶圣”之缘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7 11:50 , Processed in 0.08994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