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不谩至诚始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13 10:3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夜听北大历史系副教授赵冬梅女士讲司马光,如饮一盏清茶,滋喉润心。千年名臣司马光对“诚”忠贞不二,令人肃然起敬。

  司马光,这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与那个砸缸的故事紧密相连。司马光砸缸,一砸千年响。编入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这个故事,年复一年,教化不谙世事的孩子们。

  翻检历史书页,不难发现,那个砸缸的小男孩很早就鲜活在世人的口耳相传中,存活在宋人的笔记里。《冷斋夜话》(宋·释惠洪著)第三卷“活人手段”一节,完整全景式记录了司马光砸缸,以及此事对当世的影响。作者在文末写道:“至今,京、洛(即当时的东京开封、西京洛阳)间多为《小儿击瓮图》。”由此可知,司马光举起石头,使劲砸下去,结果养活了很多民间画工。

  他萬万没想到,自己儿时不经意间做的一件小小举动,竟然成了融入历史血脉的大事,流传千年。但他毫不在意,觉得不足挂齿。用今人的眼光来打量,这是何等迂腐,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网红”机会,怎能不往心里去,不好好运作一下呢?

  没错。司马光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字——迂。39岁那年,他开始一笔一画写人生,到老年集录成《迂书》。司马光在书中自称“迂夫”,写了大小很多事,却不曾记述砸缸。他心心念念的是童年另一件小事,剥青核桃。

  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和姐姐在家玩,见到桌上有青核桃,姐姐想把皮剥开,左右开弓,却不得要领,无奈放弃。姐姐走开后,家中女仆把青核桃往开水里一烫,很快就把外面那层难剥的皮给去掉了。姐姐回来后见状,惊问:“谁剥开的?”司马光得意洋洋,说:“我自己剥的。”恰巧这一切都被父亲司马池看在眼里。父亲正颜厉色地训斥他:“小小年纪,怎么能胡说八道,可不能撒谎啊!”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信口开河,胡乱扯谎,并以此警示一生。

  民间流传一则故事,说司马光老来拮据,准备将自己的病马卖掉,到了市场上,买家按照正常行情出价,他却主动告诉人家,这是病马不值那么多钱。

  至诚至信,由此可见一斑。

  诚,是司马家族的底色,是烙在小司马光心底永不褪色的印记。他那行走的一生,一直以此为尺,时时事事,度量,不逾矩。

  那年,他的学生刘世安考上进士,跻身国家公务人员行列。行前,约请老师赐赠一个座右铭。司马光只给他一个字——“诚”,并嘱咐道:“人生至诚不妄始。”

  后来,他在人生随笔集《迂书》中详解“诚”之义。他说,事事鞠躬,入里三分,不见得就是恭敬;长哭流涕,不一定就是哀痛;粗茶淡饭,粗衣陋裳,不能说就是简朴。有些人用这些来蒙人,一蒙一个准,却不足以打动人。

  那么,怎样才能打动人呢?司马光说:“君子所以感人者,其惟诚乎。感人者,益久而人益信之。”虚假能蒙人,终不能长久,唯诚感人,日久,人更加信他。

  自古一字能成师,司马光,仅凭这一“诚”字,足以是万民之师,尤其在失信时代。

  宋明理学开山鼻祖濂溪先生说:“无妄者,至诚也。”不妄想,不妄言,不妄行,诚才得以立,遍行天下。

  人若不谩至诚始,至诚天下万民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0 01:02 , Processed in 0.09185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