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走出个『愚』教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2 12:0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他是“愚”教授——张京华。本是地道的北京人,1979年高分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4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此后在北大执教。任教的第10年,他便被北大破格评为副教授,那年他才31岁。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却因对历史文物和国学的热爱,于1999年主动调往河南的洛阳大学(现为洛阳理工学院)工作。面对众人的疑惑,他的回答是:“我是个书呆子,北京优势我很难用上,除了图书馆。”可作为多年的老朋友,现为深圳大学哲学系教授的王立新却说:“他不是用不上北京的优势,而是压根儿就没想过要用。北大那座大师林立、学术至上的殿堂炼就了他的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人格,他追逐的只是学术而非其它。”

  学术无止境,张京华的脚步也没有停止。在洛阳呆了3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身在”永州的湖南科技学院的招聘启事。永州,虞舜的巡游之地,司马迁曾考察过那里,元结、柳宗元的大量诗刻就藏在那里,宋明理学始祖周敦颐故居就坐落在那里……这一切对于从事文史研究的张京华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人生少不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张京华再次“南下”,投身到了偏居一隅的湖南科技学院。在别人看来,张京华的人生在一步步“往下流”。他却认为“每一步都在接近自己的理想之所,都在逼近自己的‘精神母国’。”

  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张京华拿出11张A4打印纸,上面清清楚楚地列着他和学生们发的论文及著述目录。来到永州11年,张京华先后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著述20本,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7项,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诗词选注6本,古籍点校12种。部分文章甚至还入选了著名的煌煌巨著《湖湘文库》。《庄子注解》、《庄子导读》、《新译近思录》、《湘妃考》等诸子研究、湘楚文化研究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张京华借助自己担任主编的《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这个平台,发表了大量有关柳学、濂溪学和湘楚文化的论文,让这个二本大学的学报,一跃成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因特有的地理条件,永州的唐代石刻占湖南省的50%以上,宋代石刻占湖南省的65%以上。全国北宋诗刻共计344种,湖南省有64种,居全国第一位,而这64种全在永州。有一次,学生汤军急匆匆地跑到张京华办公室“丢”给他一连串关于摩崖石刻的问题,张京华当时一下子被问“傻”了。为了弄懂相关问题,张京华花了几个月来专门做研究。此后,每逢节假日,张京华或独行,或结伴,到九嶷山、浯溪、朝阳岩、淡岩、拙岩等地,风餐露宿,整理、发掘永州摩崖石刻瑰宝。仅朝阳岩摩崖石刻就发现150余处,超过永州市文物处之前统计的114处,并首次发现其最早石刻系唐代大历十三年安南都护张舟真迹,填补了国内对朝阳岩摩崖石刻研究的空白。据统计,湖南科技学院关于摩崖石刻研究已出版专著3部,即将出版1部,发表论文35篇,采集拓片300余幅,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不贪图舒适的环境,不追求奢华的生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这就是中国文人、学者的传统美德。作为学者,张京华“愚”在严谨治学,淡泊名利;作为教师,张京华“愚”在无私奉献,诲人不倦。为张京华的“愚”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0 01:30 , Processed in 0.0965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