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岂止是误福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17-9-28 10:19
标题: 岂止是误福
  《古今笑》有一篇《误福》记载了两则故事。

  其一,唐朝宰相李吉甫讨厌吴武陵,想要阻止他科考得中。李吉甫知道主考官怀揣着大榜,没接榜,先问道:“吴武陵及第否?”话音才落,忽然有中使来宣圣旨,李吉甫忙着接旨。主考官以为吴武陵是宰相的老朋友,赶紧从怀里掏出大榜,迅即把吴武陵姓名添上。中使离开后,呈给李吉甫。李吉甫说:“此人至粗,何以及第?”然名已上榜,无可奈何了。

  李吉甫本想阻止吴武陵考中,没成想反而帮了吴武陵。故事里,中使宣旨是个关键。如没有中使突然到来,李吉甫就会把话说完;不是中使来了李吉甫无暇顾及主考官,主考官也就没有机会把吴武陵的名字添列榜上。但是,中使又不是最关键,最关键的还是主考官的媚上。揣测上级意图有误,本想巴结逢迎,没料到反而给上级添堵了。

  其二,北宋毕士安做宰相时,女婿皇甫泌放纵,累戒不悛。毕士安想在皇帝面前奏他一本,才张嘴说“臣婿皇甫泌”,立刻有边关警报传来,话就没说完。过了几天,毕士安又说“臣婿皇甫泌”,赶上皇上内急,边跑厕所边说:“卿累言,朕已知之矣。”不久就降旨越级提拔了皇甫泌,毕士安最终也不敢说明真相。

  老丈人看不惯女婿放纵不羁,想到皇帝那儿告一状,没承想不但没告成,反而让他加官进爵升了一级。关键是赶的时机不对,一次边境战事警报,皇帝没时间听下文;一次是赶上皇上内急,无心听下文。当然,最关键的是皇帝即使不听也知道他要说什么,无非为姑爷要官,哪想到竟然是来告状的?

  这两则故事都阴差阳错,误打误撞地使人升官,令人不觉掩口而笑。笑过之后,似乎也能从故事中看出点什么。比如主考官和皇帝的“心领神会”,都折射出当时选人用人制度的不规范。下属为了讨好上级不用你明说就敢任意添加名单;皇上自然不存在讨好下级的情况,但是你多次当面提到自己女婿,不是要官谁能这么上心?所以也是出于信任或笼络下属:不用你说,我直接把事儿给你办了!

  清朝沈起凤《谐铎》中也曾记载一事,与此二则故事异曲同工。有一年陕西省乡试,京城有位学政要去做主考官,临行前拜访恩师(恩师官至尚书,又是西安人),问他有没有需要照顾的亲戚朋友。两人坐着谈话,老尚书因饮食不当想放屁,身子就往学政那面侧了侧。学政以为恩师有嘱托,就问有什么吩咐。恩师说:“无他,下气通耳!”(没啥,放个屁罢了!)学政误以为老师有个朋友叫夏器通需要照顾。无巧不成书,到了陕西,还真有个叫夏器通的,虽然他的答卷“词语纰缪”惨不忍睹,但是学政还是点了他头名:皆因老尚书一句“下气通”耳,成全了一个文章狗屁不通的“夏器通”。

  三则故事,情节看似荒诞偶然,细究又有其必然。李吉甫问起吴武陵,主考官立马就想到这是他的人;毕士安多次提皇甫泌,皇上心知肚明这是为女婿要官;老尚书放个臭屁,拽了句“下气通”,学政立刻领会有“夏器通”需照顾。可见当时官场,任人唯亲,拉帮结派,选人用人制度不严格不规范,更不要提完善的监督制度。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吴武陵并不是李吉甫口中的粗人,据《新唐书·吴武陵传》记载,吴武陵元和初,擢进士及第,得罪权贵李吉甫被流放柳州,与柳宗元交好。颇为讽刺的是,传记中有个细节似乎与本文开头的故事相映成趣。

  太和初年,礼部侍郎崔郾去东都考录进士,公卿都在长乐为他饯行,吴武陵对崔郾说:“您现在为天子搜求奇材,我大胆地提供一个。”于是拿出袖中写好字的搢笏,大声诵读——原来是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文辞雄壮,警句频出,加之吴武陵声音洪亮又流畅,客人都大为惊叹。吴武陵请求道:“杜牧正在你处应试,请给他第一名。”崔郾婉拒说已有了人选。吴武陵说第二名怎么样?崔郾摇头。一直问到第五,崔郾都没答应。吴武陵勃然道:“不这样的话,把赋还给我吧。”崔郾说:“就按你说的来。”于是杜牧果然获得了很好的名次。

  吴武陵极力推荐有真才实学的杜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戆直士人的风采,似乎,于我们心中得到了稍稍的宽慰:官场中也不尽是污浊,还有些许清气在!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shuash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