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招工难与“延时满足”稀缺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21-12-13 23:25
标题: 招工难与“延时满足”稀缺
  中科院计算机博士黄国平的身世自述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可另一边,同样是出身乡村,务工者却“宁愿送外卖挣三四千元,也不愿意去厂里拿五六千元的工资”。这便让人联想到一个颇为时髦的词语“延时满足”。

  生而为人,我们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学会了延时满足。一个典型的说法是,人类的历史就是压抑欲望的历史,那些习惯于即时满足,也就是把果实全吃掉的人,败给了农耕文明中春种秋收的人。作为农耕人类的后代,我们于是继承了“延时满足”的基因。正如黄博士所言,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一生吃过的苦,在一个崭新的世界面前也就变得有了意义。这的确是延时满足最为生动的诠释,因为有了更长远的目标,我们中国人从小就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可这也挡不住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即时满足。在职业规划上则表现为,宁可少挣工资,也要更轻松的工作;宁可在服务业中做着低端的工作,也不在流水线上做一个厂工。正因如此,某外卖平台两个月增加了58万的外卖员,其中六成是产业工人转岗来的。

  物以稀为贵,人口红利消失后,这些年厂工供给不足,农民工扬眉吐气了。小工厂的老板们不得不赤膊上阵,拿上招工启事到大街上接受工人的挑挑拣拣。还有的地方领导带队到农民工聚集的乡村去招工,礼贤下士。待遇比快递员优厚,工资更高,有的甚至包吃包住,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年轻人转身投入快递和送餐,和即将到来的无人车争分夺秒地抢工位?在專家的眼里,他们是从低技能的制造业转移到同样低技能的服务业,并无个人事业上的提升。

  年轻人的选择也不无道理。流水线上全是重复性劳作,认识26个英文字母就能胜任,并不能积累经验和才干。一个月休息一两天,全天候加班,请假不容易,虽赚的钱多一点儿,年轻人还是觉得不值得。这其中甚至有着比延时满足更精密的算计,作为经济理性的人,只有未来获得更多的时候,才会放弃当下的快乐。加入厂工队伍能比送外卖多挣2000元,可放在一线城市,这2000元的月收入,攒上100年也买不起最简陋的商品房,压抑欲望也就没了意义。

  曾经看过很多大佬,成功后都喜欢渲染自己年少时吃过的苦。他们住的是茅草房、土坯房;一年尝不到荤腥;读书都得凿壁偷光。那时候的艰苦虽不是中国人的常态却也并不少见,物质是如此匮乏,国人才普遍萌生改变命运的斗志。又因为一穷二白没家底是所有人的标配,一样的起跑线,穷人才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如今虽然有义务教育,有多种帮扶渠道,农村孩子的就学渠道反而狭窄了,原因是身处不同的竞争环境。曾经有教育学者对维也纳街头擦鞋童做过追踪调查,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并没有因早熟而获得人生长跑的竞争优势。反而是中产阶级子女,能够在无忧无虑中培养爱好,发挥特长,长大后有了长久的立业基础。对于大多数人,所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不一定是有意义的。更何况互联网文化渗透,购物更便捷,感官刺激越来越快、越来越强烈,“延时”反而稀缺了。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shuash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