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不要“随便”放弃你的权利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18-3-23 08:09
标题:
不要“随便”放弃你的权利
“随便”毁了自己的假期
这个寒假,冯帅有些“憋屈”,因为很多假期之前的想法都“打水漂”了,而究其原因,则是源于自己的口头禅“随便”。
辛苦了一个学期,期末考得还不错的小冯在放假伊始在心里有了自己的计划——至少每天睡到自然醒是必须的,不过他并没有和父母沟通,所以当父母问他假期要不要学学英语时,他脱口而出“随便”。于是望子成龙的妈妈,给他报了个口语班,虽然比起枯燥的语法单词,口语班相对轻松活泼得多,但却不得不让他每天在八点半之前赶到离家七站地的学习班学习。
本来他应该吸取教训,可是又在“随便”上栽跟头。过年了,妈妈想着给他买一双他喜欢的篮球鞋,问他喜欢什么颜色,他还是说“随便”,结果妈妈拿回来的颜色不是他喜欢的,再去换喜欢的颜色又没有号,总觉得有点小遗憾。
专家诊断:憋屈是自找的
对于小冯的“憋屈”,王老师指出他的根结就在于他的“随便”,“常把‘随便’挂着嘴边的人,其实并不是随和或是好说话,而是没有主见。当别人征求你的意见时,是表示对你的尊重,同时也是让你有一个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而你脱口而出的随便恰恰辜负了别人的心意,同时时间长了,别人也会觉得问你也等于白问,就会替你做决定,这样你就失去机会了,也失去了发言权。”王老师指出,当我们在抱怨别人总是不给自己机会表达时,要先反省是不是自己主动放弃了这项权利。权利是自己争取的,要想让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就要学会表达意见,“要用明确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态度,要什么,不要什么,否则你总是说‘随便’就是等于主动放弃。”
两种心态让我们很“随便”
王颖老师说,现在很多同学都喜欢把“随便”挂在嘴边,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绝大多数家庭里,家长占主导地位,他们习惯于去安排指挥孩子的一切,这就会让孩子觉得,反正自己说什么、有什么想法都不会影响大人的决定,所以他们就采取了‘随便’的态度。”这样长此以往,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家长的安排,在面对选择,需要作出决定时,往往会陷入两难,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选择障碍”。对于正在形成独立人格的中学生来说,王老师鼓励大家去直接、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要知道,当你把“随便”说出口时,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选择机会,除了上述惯于依赖父母的原因,更有其他两种原因:首先是“老好人”心态,“可能已经预想到自己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所以不愿因自己的选择而与他人发生冲突,于是自己就先放弃了,这是一种退让。”但王老师指出,经常说“随便”的人,不仅不能给人值得信赖的感觉,还可能使人不愉快,因为这意味着不合作。而另一种则是不择不扣地逃避责任的,“这时的‘随便’就代表着‘不是我的决定,不需要我负责’,这种态度非常被动,甚至在传递一种不满,带有很强的消极态度。”王老师指出,后一种特别容易出现在强弱特别分明的关系中,就比如小冯妈妈再问他需不需要补习时,他知道自己的选择并不会被妈妈采纳,所以他就会选择“随便”这种态度。
别让“随便”失掉你的威信
当你想要在他人心目中树立起自己威信时,最重要的就是改掉你嘴边的“随便”。也许,当你询问别人意见时,对方会说“你来决定”,这与“随便”是千差万别的,让你来决定也是一件态度,它意味着一种授权,同时也表示对方对你的信任。而“随便”并不代表你的豁达、温和,而完全是不负责任的推脱,言下之意是“我不管了”,因此说出让对方做决定的人往往都是值得信任、且有威信、有担当的人,往往可以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而常常说出“随便”之人往往难当重任,成为附庸之辈。
也许会有同学说,我说了随便之后,父母也能给我最需要的东西啊。王老师指出,这样的“正确”往往是源于多年生活所带来的默契,以及对你的了解,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及时、准确的揣摩出你的想法和动向,所以要在被人征求你意见时,第一时间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shuash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